2021地方两会系列观察之五:创新潮涌 东北三省扬新帆

中國國際經濟電視新聞網-官網
时间:2021-02-24 16:38:43
分享:



2021年02月24日08:33 | 来源:人民网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在辽阔的中国版图上,东北三省沿边沿海,产业基础雄厚,地位举足轻重。

从改革大潮中一路走来,这片黑土地创造过历史性的辉煌,也经历了“成长的烦恼”。

2003年10月,振兴东北战略正式实施;2009年9月,《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印发;2016年12月,《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公布;2018年9月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召开……十余年间,中央密集落地一系列重大政策,在白山黑土间吹起一股“谋新思变”的劲风。

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向转型升级要活力,变局之中,机遇之下,东三省在转型。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三省份代表委员纷纷围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献良策,出实招。布局“十四五”,辽宁、吉林、黑龙江均表示,将进一步拔硬钉子,蹚深水区,乘潮涌之势,再扬发展新帆。

转型升级劲头足 “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2020年8月29日,吉林长春新红旗大街1号,一辆辆汽车鱼贯而出,细看之下,整队的车里都空无一人。原来,这是中国一汽智能网联无人驾驶车辆正在示范运行。

作为民族汽车行业的龙头品牌,从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装配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到解放卡车65年来累计近800万的产销量,一汽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崛起之路,也参与着东北老工业基地从弱到强的振兴征程。

一汽生产车间。人民网 王海跃摄

从主业重组到产品换型改造;从单一国有独资到股份制改造;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一次次的转型升级,成为推动中国一汽稳步前行的强大动力,如今,“智能化生产”已成为一汽生产车间的日常。

同中国一汽一样,东三省内不少“老字号”正苦练“内功”,以前所未有的劲头焕发“国家脊梁”的新风采。

辽宁深化石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企一策”推动200万吨以下炼油企业退出,退出落后产能742万吨;黑龙江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油头”项目建成投产,神华国能宝清电厂建成运营……“东北智造”不断走向市场,传统工业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实实在在的转型升级成果在东三省“落地生花”。

起笔“十四五”,东三省如何守正创新,激流勇进?

今年地方两会上,辽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吉林《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启动实施“百千万”工程,制定各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谋划建设一批重大产业支撑项目;黑龙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工业强省总抓手,加快构建“433”工业新体系和“一区两带多基地”工业新布局。

吉林省政协委员胡丹丹认为,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她建议调整汽车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跃升,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辽宁企业要通过不断创新,满足国家需求,瞄准世界一流企业,瞄准行业高端,把握企业产品创新核心环节的自主权和主动权,使科技创新成为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辽宁省人大代表马秀丽认为,工业企业应积极推动各项工作与时俱进、思创变革,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再升级 “软实力”化为“硬支撑”

变则通,通则兴。如果说“产业转型升级”打通了东三省“任督二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则用星星之火点燃东北振兴可期未来。

“原以为单是刻公章就得花上1天,没想到走完企业开办全流程总共用了不到3个小时!”拿到全部审批结果,沈阳创范园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经办人芦笙竖起了大拇指。

在全国首家改革创新示范区——辽宁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内,企业开办审批快已不是新鲜事儿。2020年,该示范区实现了企业开办3.5小时办结。今年,当地将社保登记、医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登记3个环节纳入流程之中。

在辽宁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2020年秋季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总投资164.5亿元的7个项目集中开工。沈抚示范区供图

辽宁全省11.4万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在网上办理,省级实际网办率达到95.6%,各市实际网办率达到46.7%;吉林23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100项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黑龙江全省“一张网”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初步形成……过去一年,东三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铆足了劲儿,“握实了拳”,越来越多的审批事项实现了只见一次面,甚至不见面。

站在新起点,东三省在日益增强企业获得感的同时,也出台政策全力吸引更多资本、人才“再闯关东”。

“投资营商环境指标并非一成不变,我省应形成具有龙江特色的投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推动投资营商新环境建设。”黑龙江省人大代表隋熙凤说。

“辽宁提出要打造成本竞争力强的营商环境。‘成本竞争力强’这几个字,意义很深。”辽宁省政协委员、沈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彦认为,只有真正把成本降下来,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到辽宁投资兴业。

“优化升级‘兴辽英才计划’,完善‘平台+人才+机制’工作模式,实施‘项目+团队’的‘带土移植’工程,引进高层次人才1000人以上”;“搭建引才聚才平台,推动大学毕业生留吉就业,引导吉林籍人才返乡创业”;“深入实施紫丁香计划,培育上市后备企业,支持黑龙江企业上市直接融资”……透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窥见,2021年东三省的营商环境建设还要再开新局,越来越多的资金、人才将跨越山海关,为东北发展助力。

现代农业创新局 黑土地开出“黄金花”

仓廪实,天下安。东北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作为中国农业的“种子队员”,在实现“全面振兴”的路上,东三省一手淘汰落后产能,一手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的长风,吹过白山黑水,吹进田间地头。

董金福在农田里查看农作物长势。人民网 袁成亮摄

2020年春,黑龙江梧桐河农场,水稻种植科技示范户董金福带头使用无人驾驶插秧机进行插秧作业,节省的人工让每亩可节约成本36元左右。

60多岁的董金福,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一些,皮肤黝黑,是常年在田间地头劳作留下的印记。“2016年到2018年,我在水稻成长期以每亩1万元的价格私人定制给大连、宁波的客户,亩效益可达4000元左右。”董金福说,他是梧桐河农场首个采用“互联网+定制农业”种植模式的人,近两年,他的400亩地块被农场定为“互联网+农业示范基地”。

不仅如此,董金福还发明了大棚快速播种机,以前3个小时才能干完的活,现在只需30分钟。

“老把式”变成新农民。如今的东三省,农业发展基本告别“靠天吃饭”,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越来越足。

“辽宁粮食年均产量达到464亿斤”;“吉林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水平”;“黑龙江粮食年产量1500亿斤,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稳居全国第一”……

“十三五”时期,东三省农业生产取得不俗成绩,现代化大农机日渐奏强黑土地丰收曲。

站在“十四五”的全新起点,农业种植外,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在东三省“全面开花”?

辽宁明确,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建设一批经济强县、产业强镇;吉林提出,将启动第三批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创建,推进查干湖生态小镇等建设;黑龙江在部署下一步工作时表示,将打好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金字招牌,培育一批全国知名产品和品牌。

在黑龙江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政协委员王志鹏在提案中建议,在标准化生产、品牌产业园区建设、品牌产品创建、绿色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新技术推广应用上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未来,特色品牌和好山好水愈发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广袤的黑土地上,“黄金花”将越开越盛。

展望“十四五”,祖国东北部创新潮涌,风帆高扬。加快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正当其时。(曾帆 孝媛 袁成亮 实习生 张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