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擎更强劲(“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
2021年03月02日05:5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飞行4.75亿公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现环绕火星,并按计划实施“绕、着、巡”的火星探测任务,不断刷新翱翔九天的中国高度;
时速600公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实力诠释越来越快的中国速度;
下潜10909米,可以同时搭载3人下潜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向世界展示自主创新的中国深度;
“十三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取得一个个标志性成就。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表示:“近年来我国在量子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关键在于不断加强基础研究。”
5年来,我国加大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磁约束核聚变大科学装置多项试验取得突破,“中国天眼”、散裂中子源等建成使用,不断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是科技创新的不竭源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海波说。
月球背面什么样?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篇章。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怀揣取自月球的样品,成功返回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着陆区域。
“十三五”时期,我国大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一揽子真招、实招、硬招掷地有声。
“填表少了、审批快了、跑腿少了,报销简单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宏伟说,自从经费调整审批权下放,再也不用把大量精力放在经费预算和报销上,有更多时间做育种研究。
改进经费管理,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5年来,我国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不断优化,提高间接费用比例、设立经费“包干制”试点等措施赢得科研人员好评。
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5年来,我国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44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扩大科研自主权改革试点。一系列举措极大激发了人才的创新活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涌现。
5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创业形成新生态,创新创业政策更加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有效促进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科技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步伐加快。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