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化 那些远去的历史瞬间

中國國際經濟電視新聞網-官網
时间:2022-12-01 20:27:31
分享:




吉林通化  那些远去的历史瞬间




通化,吉林省地级市。
早在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通化已有人类踏足。到了新石器时代,通化逐渐成为了华夏、肃慎、濊貊三大语族先世居住的地方。通化的历史悠久,位置重要,饱经风霜。
它曾是清朝入关的必经之地,也曾在伪满时期,被设为伪满洲的首都。隔着鸭绿江,它可以与朝鲜相望。
通化的名称在古代,叫“东边”,后来,在光绪三年(1877年)称“通化”。
“通”即贯通,“化”为教化,“通化”二字也就是要教化百姓,使其通归王化。
还有一种说法是,“通化”是“佟佳江”的满语译,佟佳江即如今的浑江。

 

 

 

玉皇阁,始建于光绪年间。

 

 

 

20世纪30年代的浑江。这条江水又称为“盐滩水”和“沸流水。”

 

 

 

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江南砬子头还没有被炸毁。

 

 

 

20世纪30年代的南船营。

 

 

 

20世纪30年代的通化东门,两边店铺林立,路上有妇女带着孩子逛街。

 

东城门。道路是土路。

 

 

 

1932年的通化南城门,可以清晰看见道路的泥泞难行,在旁边有一所低矮的民房。

 

 

 

20世纪30年代,一人用扁担挑着东西。

 

 

 

20世纪30年代的通化大街上,已经有了汽车。

 

 

 

20世纪30年代的石棚村古墓遗存。

 

 

 

1930年,天主教修女正在和孩子们交谈。

 

 

 

1931年的小学,这所小学是由清真寺、天主教堂一起创办的,名为“文华小学”。

 

 

 

1932年的通化,房屋众多,有些拥挤。

 

 

 

1932年的通化县公署,门口有守卫。

 

 

 

日本宪兵部队,就在公署门前。

 

 

 

1932年日本建立“战士忠烈碑”,是侵略通化的重要证据。如今已经改为“烈士塔”。

 

 

 

当时的西式婚礼,是受青年喜爱的婚礼形式。

 

 

 

当时的通化,还有很多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生活贫苦。

 

 

 

1932年的通化东昌街,路上有汽车和穿着整洁的行人,旁边是鸦片所。

 

 

 

1932年,女校的炊事课,当时的女性教育还是强调女工等技能培训。

 

 

 

伪满时期,女校排球课。

 

 

 

玉皇山老桥,始建于1935年。

 

 

 

1939年天主教堂的修女

 

 

 

清真寺胡同的天主教堂成立的文华小学师生合影。

 

 

 

1939年的通化基督教教堂,当时的一些人受传教士等的影响信仰基督教。

 

 

 

1946年的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所航空学校。

 

 

 

1947年,群众正在举办参军盛会。此时东北民主联军解放战争不停传来胜利消息,使得人民群众热情高涨。

 

 

 

20世纪50年代,青年们在山上进行实践学习。

 

 

 

20世纪50年代,母亲送儿子前去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9年的通化炼焦厂。

 

 

 

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玉皇山踏青。

 

 

 

20世纪70年代,举行七七事变得纪念大会。

 

 

 

20世纪70年代的通化市五七小学,孩子们在做游戏。

 

 

 

20世纪80年代,工商银行门前,是一个大转盘街,人们骑着自行车经过。

 

 

 

20世纪80年代的通化转盘,车辆行人来来往往。

 

 

 

20世纪80年代的新华书店。

 

 

 

20世纪80年代的通化人民电影院,有人在门口等待电影上演。

 

 

 

20世纪80年代的佟江市场,俗称“流氓市场”,十分热闹。

 

 

 

20世纪90年代的朝鲜族商店。

 

 

 

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扶贫市场。

 

 

 

20世纪90年代的红星歌舞娱乐,门前有汽车和卡车,还有独特的三轮车。

 

 

 

20世纪90年代的通化火车站外面,有很多小摊子。
百年通化,每一张照片,都是见证。